在CMMI成熟度層級一共分為五級:
成熟等級 | 特徵 |
Level 1 初始級 (Initial) | 流程難以預測,無法管制和溝通 |
Level 2 管理層 (Managed) | 運用經驗進行管理和追蹤 |
Level 3 定義層(Defined) | 清楚定義流程進行制度化的定性管理 |
Level4 量化管理層(Quantitatively Managed) | 流程可以被有效量度評量並進行一系列量化管理 |
Level 5 最佳化層(Optimizing) | 流程改善具有可持續性並能從事最佳化管理 |
在CMMI成熟度層級的相關流程領域:
成熟度階層 | 關鍵流程領域(KPA) |
1初始層(Initial) | 無 |
2重覆層(Repeatable) | ◎軟體專案計畫 ◎軟體副合約管理 ◎軟體品質保證 ◎軟體構型管理 ◎需求管理 |
3定義層(Defined) | ◎組織流程特徵 ◎組織流程定義 ◎同等審查 ◎訓練課程 ◎整合軟體管理 ◎軟體工程 ◎群體間協調 |
4管理層(Managed) | ◎定量流程管理 ◎軟體品質管理 |
5最佳層(Optimizing) | ◎缺陷預防 ◎技術變更管理 ◎流程變更管理 |
第二層級有人稱為管理層或重覆層,指的就是運用過往的專案管理和技術經驗進行流程管理,過往的專案管理也多半是運用可重覆的經驗去評估專案進行的各個環節,在每個專案中重覆的導入過去經驗以實施專案管理。
企業導入CMMI可以有效提升專案管理能力,運用制度化的專案管控流程,準確針對每個流程進行度量分析,可以讓專案管理人員更有效的針對專案的品質、進度、風險與成本進行一系統的管控作業,從而建立一套可以被切實準確執行的流程,使得專案成員能夠以制度化的方式,妥善的運用工程技術來從事專案開發,進而不斷累積開發經驗與管理能力,從而持續性的改善流程,除了能使有效落實流程管控作業以外,也可以促進軟體產值的提昇,進而降低營運成本,希以最低成本完成預算目標,運用最有效的流程管理改善專案品質和進度目標,讓軟體開發能力達到符合國際水準之要求。
CMMI是一個可以幫助企業提升軟體開發的品質管理,並進而改善開發流程的一套方法論,其整合了軟體工程和系統工程的流程,建立了流程改進框架,並從而發展出一種新的模型,而台灣的企業在軟體發展一向落後美中印等國,直到近兩年來雲端運算和物聯網產業的提出,許多歐美品牌大廠紛紛關注到台灣電子硬體廠商在軟體資源的配置上是否足夠因應未來雲端運算的發展,國內的廣達林百里和鴻海郭台銘才紛紛注意到台灣軟體產業的薄弱,乃積極投入資源建立未來雲端運算的軟體儲備人才,當然就像1990年初期網際網路開始發展的過程一樣,沒有人知道未來網路會發展到什麼地步,中間也歷經兩千年的網路泡沫,但是網路科技終將融入人類的生活,現在同樣沒有人知道雲端運算和物聯網的未來,有人說只是一場炒作,但是它終會像當年的網際網路起起伏伏一般,還是會有人找出獲利模式成為其中的佼佼者,就像當年的馬雲一心想在北京打造中國資訊高速公路,後來黯然回到杭州後,還向員工借錢發薪水,在被人罵是騙子與員工不斷爭執的指責聲中,硬生生的發展出中國電子商務的第一品牌<<阿里巴巴>>,成為中國電子商務的指標性龍頭企業。
台灣沒有龐大的軟體市場做為支撐,造成許多軟體業者都做不大,只能以短線的心態發展本土軟體市場,專案開發個人色彩濃厚,只靠少數優秀的技術人才支持專案的開發,團隊合作的默契沒有運用一套方法論來有效管理和改進專案管理的開發流程,對於開發成果的測試及投用過程更是非常粗糙,軟體能力成熟度始終停留在初始化的階段。而目前看到的產業曙光是這些國際性的台灣電子代工大廠,因應未來雲端運算時代的來臨,必須投入更多資源發展軟體,這不僅是國際品牌大廠對台廠配置充沛軟體團隊的積極要求,更是這些企業在硬體設備過度製造的現況下,所要做出的必要調整,企盼台灣的科技產業將來能夠軟硬兼顧,發展出台灣軟體產業的一片天空,當然軟體能力成熟度模式已被視為國際性的標準,須要業者不斷自我提昇才行,目前國內已有部份廠商取得Level3和Level5的認證,但是台灣不像中國有著龐大內需市場做為產業發展的搖籃,台灣軟體產業要趕上國際化的水準仍有一條漫長的路要走。